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题 > 网民看日照

感知日照丨整治“黑话”烂梗,规范网络用语

来源: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:2024-10-16 08:33:51

近日,中央网信办、教育部印发通知,部署开展“清朗·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”专项行动。专项行动集中治理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、首页首屏、发现精选等重要环节中出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、不文明现象,重点整治歪曲音、形、义,编造网络黑话烂梗,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。

“酱紫”谐音“这样子”、“墙裂”谐音“强烈”,“米”指代“钱”,“细狗”形容身材瘦小的男生……近年来,各种网络黑话烂梗频频出现。客观来看,部分网络热梗的兴起,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精神风尚的体现,但是如果谐音字、变体字、玩梗等表达方式过度滥用、肆意扭曲,必将影响汉语的正确使用,妨碍正常的交流与沟通,对未成年人的日常交流和思维价值产生隐性侵蚀。

规范使用文字语言也是关乎文化传承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。网络语言文字的创新,绝不能盲目任性,而是应当“变而合规、创而有序、治而合德”。坚决扫除黑话烂梗,欢迎有新意、有意义的“话”和“梗”流行,有利于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朗,更有利于每一个个体的真诚交流、真情交融。

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立法法是善治之前提,主管部门应当认真研究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,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。其实早在2016年,《国家语言文字事业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》就提出,要“强化对互联网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”。2021年发布了的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》再次明确“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”。今后仍需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更为统一、更加明晰的规范,以“规矩”成“方圆”,还网络以文明。

网络平台应当积极主动作为。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”。部分平台出于用户流量、商业利益、审核机制等多重考虑,要么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,要么“说一套做一套”,对不规范网络语言监管不到位,甚至是纵容默许。作为平台,应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,主动挤压黑话烂梗的流行空间,降低其传播速率。比如,不给一些明显有歧义,歪曲音、形、义的词汇以流行传播的机会。又如,认真审核把关,在热搜榜单、首页首屏等关键位置,应优先展示符合国家语言规范的内容,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。

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平台的自发行为往往标准尺度不一,执行力度也存在差异,难以从根本上遏制“网络黑话”等乱象。网络黑话烂梗的出现、流行和治理,不会是一时一地之事,需要绵绵用力、久久为功。各地网信、教育部门要强化协同联动,对网络平台进行定期检查,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用语;对群众反映集中、呼声强烈的意见建议,建立起快速响应和纠错的机制渠道;对违法违规内容加大处罚力度,形成有效震慑。

家校应当合力打造规范文明语言环境。对个人来说,语言是品格、气质的一种体现,“一张口就暴露了你是谁,想瞒都瞒不住”。究竟是出口成章,还是“口吐芬芳”,都源自平日里的所见所闻、所言所感。因此,行为习惯的养成在青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教育中格外重要。作为家长,需要在同孩子的探讨中,一起对形形色色的“网梗”做好“阅读理解”、正误判断;作为学校,则要为孩子积极推荐适龄的口语和阅读素材,树立起“谈吐得体”的正面榜样。
“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,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”。纵观互联网浪潮的语言规律,能流传千古的,从来都是《唐诗三百首》,而不是《烂梗三两句》。当恶趣味掏空了词汇,当表达失去了意义,漂浮的“黑话”“烂梗”终将只剩一片虚无。愿每一位网民都能善辨网络用语的是非,涵养文质兼美的表达,挥动独立思考的翅膀,在充满阳光的数字世界里翱翔。(图片源自网络)
编辑:王倩倩
审核:孙立梅
统筹:刘佳秀